春日載陽,東風解凍,一片清和明媚之象。“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然而,春天里寒溫交替,氣候無常,也是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冬季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居室內度過,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下降,難以抵擋早春乍暖還寒的氣候,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多加留意,做好保健。本報記者:李薇出場專家:河北醫(yī)大三院中醫(yī)科主任寇勝玲河北省中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yī)師郭喜軍河北省中醫(yī)院皮膚科主任王根會衣---乍暖還寒慎減裝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立春以后,一襲冬天臃腫棉服的人們終于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于是,迫不及待地換上漂亮的春裝,展示美好身材。但乍暖還寒的天氣,讓不少愛美人士陷入健康困擾,常常因減衣而發(fā)冷、發(fā)燒、咽痛。河北省中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yī)師郭喜軍指出,早春時節(jié),天氣逐漸暖和,人體皮膚的血管也逐漸舒張開,耐寒能力相對下降,而且春天氣候冷暖多變,“倒春寒“時時光顧,如果過早地脫去棉衣,寒氣會乘虛而入,寒則傷肺,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特別是一些喜歡穿低腰褲子的女士,過早換衣還容易導致胃炎、腸炎等。郭喜軍提醒,早春時節(jié)穿衣宜保暖,在天氣沒有完全變暖和之前,應適當多穿一些;要根據天氣的變化,一件一件地減;換下棉衣時,宜上薄下厚,即先減上衣,后減下裝,春寒未消時,下半身褲子、鞋子要穿得暖和一點。此外被褥也不應該馬上減薄,以符合“春捂”的養(yǎng)生之道。小貼士:怎樣“春捂”才健康民間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等說法,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中醫(yī)學認為,“春捂“既是人體順應陽氣生發(fā)養(yǎng)生的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那么,怎樣”“春捂”才能保證健康呢?郭喜軍說,應注意以下四點:把握時機未雨綢繆許多疾病的發(fā)病高峰與冷空氣來臨和降溫持續(xù)的時間有關。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春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臺預報冷空氣到來之前的24-48小時,再晚便是雨后送傘了。18℃是臨界溫度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來說,18℃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xù)在18℃以上且相對穩(wěn)定時,就可以不捂了。晝夜溫差大于8℃時該捂春天氣溫變化無常,要隨著天氣的變化加減衣服。一般認為,晝夜溫差大于8℃時是該捂的信號。最好持續(xù)一至兩周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減得過快有可能凍出病來。居---清潔綠化促睡眠冬衣收納有講究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當和煦的春光透過暖暖的玻璃窗灑到我們身上的時候,也該適時收納冬衣了。怎樣才能收存好冬衣呢?專家提示應堅持六個字:洗凈、曬干、入柜,但是不同的材質又有不同的要求。棉衣:收存前先洗干凈,因為不洗干凈棉衣上面的污物和油垢吸潮后易發(fā)霉。即使洗好的棉衣,在雨季的好天氣里,還應放在陽光下曝曬幾次。毛衣:毛衣是冬天最常穿的衣物,不要為了省時,將未完全干得透的毛衣收藏起來,這樣會使毛衣發(fā)霉,還會連累到其他衣物。將毛衣放在衣柜的最上面,避免其受壓而變形。大衣:西裝大衣要拿去干洗,以免水洗變形,但羽絨服可以用手洗。大衣干洗后應拆下膠套,稍微吹一會兒再收藏,以免剩余的干洗劑及殘留的濕氣使衣物變色、發(fā)霉。將大衣掛在較結實的衣架上(可用毛巾包衣架),保持肩膀位的形態(tài)。將防蟲劑放入袋中,每三個月檢查防蟲劑是否仍有效,然后套上衣套來收藏。皮衣:由于是動物皮的關系,皮衣十分容易發(fā)霉。首先用含洗衣劑的溫水沾濕軟布擦拭弄臟的皮衣,然后用干布抹干。再用一塊軟布涂少許皮用蠟膏打圈輕擦皮衣表面,保持皮衣光潔亮澤。使用防蟲劑,將皮衣放在一個透氣的衣套中,防止沾上污物。如果沒有足夠空間掛放,可把皮衣放到抽屜中存放,應注意在每件皮衣與衣服之間加上一層薄紙,增加通風以防發(fā)霉,最后記得加入防潮劑。綠色植物怡身心春天生機勃勃,萬物復蘇,若能在居室里點綴幾盆花草不僅愉悅身心,同時還可以防病養(yǎng)生。科學研究認為,綠化有益于人的健康長壽。若能長期在靜謐、芬芳、優(yōu)美的綠色環(huán)境中生活,人體皮膚溫度可降低1℃~2.2℃,脈搏每分鐘減少四至八次,且血流緩慢、呼吸均勻、心情舒暢,這對于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神經衰弱以及呼吸道疾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綠色植物還可吸收滯留在空氣中的大量塵粒,凈化空氣。尤其是綠色植物可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消除生活環(huán)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調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植物的青綠色不僅能吸收陽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還由于其色調柔和而舒適,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勞,并使嗅覺、聽覺以及思維活動的靈敏性得到改善。把握時機好入眠“春眠不覺曉”,每到初春時分,不少人變得特別好睡,而且睡醒后精神不佳,也有人晚上變得難以入眠。河北醫(yī)大三院中醫(yī)科主任寇勝玲提醒,要想早點入眠,且睡醒后精神百倍,就不要錯過入眠時機。人體到了夜晚,體溫下降,新陳代謝減緩,身體進入放松狀態(tài)。但是如果體溫太低,身體發(fā)冷,反而不容易入睡。春季通肝,肝經是走晚上11時至凌晨1時,膽經是走凌晨1時到3時,所以要善用這段時間睡眠勿熬夜。如果在肝經運走的時候熬夜,可能要花3倍的時間才能補回來,俗話說:“子時睡得好,比吃補還好”,特別是零點至凌晨1時這個時段,若無入眠,白天可能要花三個小時甚至半天才補得回來。理想的就寢時間是晚上11時到12時左右,即使偶爾晚睡最好不要超過一點??軇倭嵴f,早春時節(jié)常常寒溫交替,冷空氣活動頻繁,早中晚的氣溫往往大起大落,天亮時正是陰消陽長時,人體也應根據自然陰陽消長的變化調整作息,一般不要求早起,應等太陽升起了再起床。動---運動旅游解春困春天是運動健身和旅游的大好季節(jié)。通過運動和旅游,不僅能解除冬季帶給人們的寒冷和僵硬,同時還能有效減輕“春困”。河北醫(yī)大三院中醫(yī)科主任寇勝玲說,春天運動既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又可振奮精神,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huán),加強心肺功能,防治心血管病,促進胃腸蠕動,舒筋松骨。體育運動還可以大大加快腦處理信息的反應速度,能有效地防止春困。但早春運動要適度,過度運動會損耗體內陽氣,不利于養(yǎng)生??蛇x擇輕柔舒緩的活動項目,如快走、慢跑、廣播操、太極拳等。春季到室外放風箏,可以呼吸到負離子含量高的新鮮空氣,清醒頭腦,促進新陳代謝。放風箏時,或慢步,或快跑,緩急相間,張弛有變,可活動周身關節(jié),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放風箏時昂首翹望,極目遠視,能調節(jié)眼部肌肉和神經,消除眼疲勞,防治近視。同時,可去郊外春游,呼吸新鮮空氣,改善大腦皮質功能,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愛心提示:老人晨練別過度說起晨練,不少老年人認為晨練應達到一定強度,不出大汗就起不到效果。專家則指出,老年人晨練不宜強度過大,大汗淋淋反而對健康不利。據河北省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鳳玲介紹,老年人晨練出汗過多首先容易感冒。因為現在陽光雖然明媚,但氣溫仍偏低。早晚溫差大,且北方多風,空氣干燥,水分蒸發(fā)快。運動時出汗蒸發(fā)很快,熱量散失也快,驟熱驟寒則人體無法適應,就會感冒。因此,晨練強度以微微出汗、晨練過后以很快恢復體力為宜。同時,專家提醒,晨練的老年人應在鍛煉前做好準備活動,以避免受傷。特別是不經常參加鍛煉的人,四肢關節(jié)的敏感性和靈活性更差,大腦對肢體運動的控制快速反應的能力不夠。因此,偶爾運動,稍有疏忽就容易受傷。特別提醒:防曬須從現在始春季是全球臭氧層含量最少的季節(jié),所以陽光中的紫外線含量仍然較高。加之此時空氣干燥,人體的皮膚也處于相對缺水的狀態(tài),因此在日照充足的晴朗天氣中,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曬措施,很容易使皮膚受到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說,防曬必須從春季開始。河北省中醫(yī)院皮膚科主任王根會介紹,初春時節(jié)陽光相對比較柔和,一般選用spf(防曬系數)15-30的防曬霜就足夠了。除了防曬霜,還可以試試隔離霜。因為隔離霜不但能對紫外線起到隔離作用,還能隔離彩妝、臟空氣。陽光強烈時,最好穿深色衣衫,因為白色衣服只反射熱度,卻無法阻隔紫外線。黑色、紅色、紫色的棉質衣服是不錯的選擇。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要戴上遮陽帽,若本身有皮膚病史尤其要注意防護,同時記得天氣晴朗時外出戴上太陽鏡,以保護眼睛不受陽光傷害。少吃光敏性食物,例如灰灰菜、小白菜、芹菜、油菜、菠菜、萵苣、木耳、無花果等均含有光感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