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御寒保暖的方法有什么
1.頭部保暖中醫(yī)認(rèn)為,“頭是諸陽之會”,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如同熱水瓶塞蓋子一樣。如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fā)鼻炎、頭痛、感冒、牙痛、三叉神經(jīng)痛等病,甚至更嚴(yán)重的是易誘發(fā)腦血管疾患。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時?! ?.身體保暖到了冬天,老人要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及時增加衣服,注意身體保暖,勿讓寒氣侵入體內(nèi)。宜用松緊帶做內(nèi)褲腰帶,穿脫都比較方便,切忌緊裹身體;棉衣內(nèi)膽宜選用分量輕、蓬松、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晴綸棉等材料;服裝的衣領(lǐng)、袖口要采用封閉型結(jié)構(gòu),減少透氣性,增加保暖性。這樣才能使老人不易患感冒和防止舊病復(fù)發(fā),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康。3.背部保暖祖國醫(yī)學(xué)稱,“背為陽中之陽”,為“陽脈之?!保嵌矫}循行之主干,總督人體陽氣。老人如背部保暖不好,則風(fēng)寒之邪通過背部經(jīng)脈而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引起舊病復(fù)發(fā)或病情加重。所以,冬天老人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強背部保暖,是很有必要的。4.腳部保暖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對頭而言屬陰,陽氣偏少。腳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jīng)反射,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縮,血液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機大量繁殖,使人發(fā)生感冒或使哮喘、氣管炎、胃腸病、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痛經(jīng)等舊病復(fù)發(fā)。因此,冬天老年人要保持鞋襪溫暖干燥,經(jīng)常洗曬。老年人應(yīng)穿布底、平底防滑棉靴,不要穿高跟或塑料底鞋,以免摔倒。平時要多走動,促進血流暢通。臨睡前用溫?zé)崴疇C腳后按摩腳心10分鐘,按摩涌泉穴(腳掌心),以增加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jīng)絡(luò),有益于健身益壽。
二、御寒保暖小誤區(qū)
喝熱茶取暖許多人認(rèn)為冷天喝熱茶能增加體內(nèi)熱能。殊不知熱茶進入人體可加速血壓循環(huán),增加體表的散熱,同時茶有利尿作用,能增加排尿量,使熱量通過小便排出。所以喝熱茶后會更感寒冷。緊閉門窗緊閉門窗后,室內(nèi)氧氣不斷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2%,就會使人頭痛、脈膊變慢、血壓升高。如兩個在一間6-7平方米、門窗關(guān)閉的房間中生活8小時,房間中的二氧化碳可達3%-5%。同時,關(guān)閉門窗后,人體的皮膚毛孔以及室內(nèi)存的雜物散發(fā)出異味氣體,也可使人頭昏腦脹,影響食欲和睡眠。夜間憋尿冬天夜長,有的人就寢后因怕冷不肯起來小便而長時間憋尿。憋尿有兩個不好的后果,一是影響睡眠;二是容易引起沁尿系統(tǒng)感染。特別是中老年人,憋尿可引起生理和心里上緊張,促使血壓升高。蒙頭睡覺被窩里空氣混濁、氧氣稀少,蒙頭呼呼大睡,會胸悶、惡心,或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睡眠效果很差,第二天起床會感到頭昏腦脹。戴口罩保暖有不少人冬天常戴口罩以保溫防病。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呼吸道得不到冷空氣的刺激,反而降低了對疾病的抵抗力。有人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長期戴口罩的比不戴口罩的人患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的機率冬季高出2.7倍,春季高出4.2倍。
三、御寒保暖注意事項
1、厚鞋,雖保暖小心腳臭造成腳臭的原因首先是濕,無論是鞋子沾水濕了,還是汗腳所致;其次就是悶,在厚鞋子這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加上潮濕,很容易助長細(xì)菌的生長,這些細(xì)菌分解汗液中的有機物,所釋放出的代謝物含有異味,就形成腳臭。而鞋子的通氣性越差,臭味就越重。建議:冬季穿厚鞋子千萬別只穿一雙!除了勤換襪子外,也可以勤換鞋子。如果有鞋子濕了,盡量不要隨便放在陰暗的角落,一定要放在通風(fēng)干爽的地方晾干。腳臭較重的人也可以把硝酸咪康唑散劑撒到鞋子里面,利用抗菌藥物抑制腳上細(xì)菌繁殖,從而達到除臭的目的。另外,也可以用中藥泡腳,把黃柏、苦參、地膚子、艾葉放在一起煲十幾分鐘,等水溫降下來后沐足,每天泡20分鐘左右可以起到很好的殺菌、緩解皮炎、腳癬等問題。2、電熱毯,皮膚干燥小心過敏老年人和孩子使用電熱毯更需注意。一方面,老年人的皮脂腺功能本來就已較弱,皮膚在冬天本就比較干燥,如果長時間使用電熱毯,會進一步加重皮膚干燥。另一方面,兒童的體溫中樞發(fā)育并未完全,長時間用電熱毯加溫可能會導(dǎo)致孩子的體溫升高。其實,小孩新陳代謝旺盛,并非家長想象的那么怕冷,經(jīng)常使用電熱毯反而容易降低孩子的抗寒能力。建議:不要上床后才開始并通宵加熱電熱毯,最好睡前通電加熱電熱毯,等到被窩暖和后就關(guān)掉電源。另外,最好在電熱毯上墊一層薄被褥,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皮膚。使用電熱毯保暖的人,應(yīng)該注意多補充水分,睡前可以適當(dāng)喝一些水,并涂抹保濕潤膚霜,以改善皮膚干燥情況。3、暖寶寶,小心低溫燙傷暖寶寶貼在衣服內(nèi),這樣可能存在低溫燙傷的危險。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等神經(jīng)末梢敏感度下降的人群,以及兒童,都應(yīng)慎用暖寶寶。建議:貼暖寶寶時,與身體之間最好隔上不太薄的衣物。使用時要定期給暖寶寶挪位,這樣不但減少低溫燙傷的危險,也不容易造成局部皮膚過于干燥,避免發(fā)生過敏、瘙癢等癥狀。
四、御寒保暖食療方
1、陳皮胡椒生姜鯽魚湯原料:陳皮10克、胡椒3克、生姜30克、鯽魚1條。做法:陳皮浸軟、切絲、生姜切碎,與胡椒放在煲湯袋中;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把藥袋納入魚腹中,并用牙簽扎緊。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功效:暖中散寒、消積化滯。陳皮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胡椒食藥兼之,中醫(yī)認(rèn)為它性熱味辛,能溫中散寒、健胃消痰。生姜亦食藥兼之,中醫(yī)還將其列為解表類藥,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嗽。2、烏雞山藥蘑菇湯原料:烏雞、山藥、枸杞、胡蘿卜、蘑菇、蔥、姜、胡椒粉、鹽、紹酒。做法:烏雞切塊、山藥去皮切塊,胡蘿卜去皮切塊,蘑菇切塊、蔥切段,姜切片;大火焯出烏雞里的血沫,除去水中浮油;撈出烏雞控干水,用熱水洗去表面浮沫;鍋內(nèi)放水,水熱后放入雞塊、蔥、姜,烹入紹酒;大火燒開后,蓋上蓋改小火燉40分鐘;倒入枸杞,放少許胡椒粉、鹽調(diào)味;倒入山藥塊、胡蘿卜和蘑菇燉爛即可出鍋。功效:烏雞是滋養(yǎng)肝腎、益氣補血的好食材,烏雞湯里加了山藥健脾益氣,更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蘑菇具有滋陰清熱祛火的功效,和烏雞搭配可以解膩。天氣寒涼,喝上一碗烏雞山藥蘑菇湯還可溫暖四肢,非常適合女性及老人養(yǎng)生食用。3、黃芪燉烏雞原料:黃芪50克,烏骨雞1000克,蔥10克,姜10克。做法:烏骨雞清洗干凈,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洗凈。將黃芪洗凈,放入烏骨雞腹中,放入沙鍋,放入料酒、鹽、蔥段、姜片,用小火燉至烏雞肉爛入味即成。功效:黃芪是一味中藥,補脾益氣,養(yǎng)陰益血,對血虛體冷的女性來說是冬季大補的食物。雞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對營養(yǎng)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jīng)不調(diào)、氣血不足、虛弱等癥狀有很好的食療作用。